《成本致胜-工厂精准成本分析与控制》高级研修班于2015年5月21-22日在合肥开班,本次课程承办方为合肥百朗企业管理咨询有限公司,授课人员是林俊老师,林俊老师是百朗教育高级咨询师,国际会计硕士、数学专业学士,澳大利亚注册会计师公会会员,研究成本控制多年,是《CSS成本体系标准》,《成本运筹与控制学》,《唯对象主义认识论哲学》创始人。
(老师上课风采照)
工厂生产成本主要由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构成。由于生产过程中存在七大浪费的问题,因此生产过程中所投入的每一项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都同时具有至少四种不同的成本属性:
正常生产的投入所产生的产品纯生产成本、由于质量缺陷原因所产生的质量成本、由于时间浪费或生产率低下所产生的效率成本、由于过量生产和过量库存所产生的资金占用成本、由于安全生产原因所产生的安全成本、由于环保原因所产生的环保成本。
因此生产成本控制人员就不能单纯从费用本身来进行生产成本分析和预算控制,而应该以结果为导向(即以产品纯生产成本、质量成本、效率成本、资金占用成本、安全成本、环保成本为导向),来把握各种生产费用的本质,对属于不同成本的生产费用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核算、分析和预算控制。
从生产过程管理来看,精益生产体系(LP)要求控制生产过程中的七大浪费。从成本控制角度来看,就是不断削减质量成本、效率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为主的三大管理不善成本,具体体现在:
1)零缺陷 -> 削减质量成本;
2)快速响应、均衡化、同步化 -> 削减效率成本;
3)零库存与柔性生产 -> 削减资金占用成本。
但由于传统企业成本核算比较粗糟,忽略了反映七大浪费所导致的质量成本、效率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导致财务人员不能将无效的生产费用按照质量成本、效率成本和资金占用成本进行细化,更谈不上分析和预算控制;在涉及原材料费用的采购成本管理方面,采购人员只关注如何压低供应商的原材料销售价格,却忽略了由于压价所额外增加的采购过程费用以及所引起的管理不善成本,如材料缺陷所产生的质量成本、交货延迟所产生的效率成本、过量采购所产生的库存资金占用成本。这些成本相关的生产费用又混淆与材料费、人工费和制造费用之中,造成生产成本管理人员对生产费用分析的困难;
传统生产成本的预算控制方法并没有把结果管理与过程管理有机地结合在一起,造成预算与实际执行分开的“两张皮”问题,预算没有起到真正对生产成本控制的作用。
(学员认真听课)
 |